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、场长刘海莹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造林时,会先栽上一些适应性强的树,为其他树种落地生根创造条件,这些树被叫作先锋树。在塞罕坝人心里,老书记王尚海就是一棵永远挺立的先锋树。1962年,40岁的王尚海是承德专署农业局长,一家人住在承德市一栋舒适的小楼里。塞罕坝林场组建,组织上派他担任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。
在抗战时期担任过游击队长的王尚海,二话没说,像是要奔赴新战场的战士,举家上坝。建场头两年,由于造林成活率低,加上生活艰苦,人们情绪一度很低落。王尚海穿上老皮袄,骑上黑鬃马,带着技术人员跑遍了塞罕坝的山山岭岭,仔细研究那些残存的落叶松。他和大家一起啃窝头、喝雪水、住窝棚。
晚上睡觉的时候,总是睡在离漏风的草帘子门最近的地方。1964年春天,在决定林场命运的马蹄坑大会战中,王尚海亲自带着一个机组作业。植苗机在山地上开过,后面卷起厚厚的沙尘,裹着风雪,打在王尚海的脸上、身上,喘气都很困难,但他顾不得这些,跟在植苗机后面一棵一棵地察看刚刚栽种的树苗。
他和大伙一起,憋足了劲,一定要把树种活,一定要把林场办下去!最终,马蹄坑大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,开创了中国高寒地区机械栽植落叶松的先河。很多林场老职工们记得,由于孩子多,王尚海一家人生活得很困难。
有一次,一位老战友上坝来看他,正赶上他家吃午饭,除了一锅土豆煮白菜,别的啥也没有,仅有的两个黑莜面窝头,要紧着王尚海70多岁的老父亲吃。看到他的几个孩子穿得破破烂烂,饿得面黄肌瘦,老战友难过得掉下泪眼,劝他别在坝上干了。
可王尚海说,林场还没建成,我就是死,也要死在塞罕坝!人们回忆,老书记曾经当众掉过两次眼泪。一次是马蹄坑大会战胜利的时候,他跪在山坡上号啕大哭;一次是他的小儿子发高烧,因为大雪封山,缺医少药,孩子的病转成了小儿麻痹。知道孩子将落下终生残疾,他紧紧地抱着孩子,哭了很长时间。
王尚海在塞罕坝干了13年,在任期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。1989年,68岁的王尚海病逝。遵从遗愿,他的骨灰被撒在了马蹄坑。伴他长眠的那片落叶松林,如今被叫做王尚海纪念林。
在王尚海的身后,是塞罕坝坚韧不拔、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群像。塞罕坝原来是没有樟子松的。
樟子松的家乡在大兴安岭,它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。1965年春天,后来曾担任过省林业厅厅长的技术员李兴源开始试验引进樟子松。育苗必须用农家粪做底肥,他就在路上捡拾马粪驴粪,还经常去附近公厕掏大粪。松芽出土时最怕鸟来啄苗,他拿着铜锣,在苗圃周围使劲地敲。
就这样,一试三年,终于取得了樟子松引种的成功,如今,樟子松已成为塞罕坝的第二大树种,解决了干旱沙地造林的一大难题。1984年,我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到了塞罕坝,成了林二代。在我的心中,我的入党介绍人王凤明,就是我身边的一棵先锋树。
王凤明大我十岁,我们曾一起共事十多年,情同手足。我到林场工作时还不是党员,王凤明和我结成了对子,工作中处处帮助我,生活中常常照顾我,我和爱人结缘就是他给做的媒。从他的身上,我明白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工作十几年,王凤明的工作岗位换过四五回,最苦、最偏远的林场他都干过。
我曾问他,刚干出成绩就调离,你就一点想法也没有?他憨厚地笑着说,我是个党员,党让干啥就干啥,干啥也得干好!2005年,一位工人在清理水井时遇险,他第一个跳下井去救人,不幸以身殉职,年仅50岁。当时,我正在省城开会,听到这个噩耗,泪水一下子就模糊了双眼。
凤明老哥,我就知道你是这个脾气,干啥都要冲在最前面,干啥都把最难最险的留给自己!你这一生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,没有说过一句感天动地的话,但在我心里,你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!塞罕坝上的这些共产党员,就是我的人生榜样。像他们一样,我把人生和事业扎根在这片林海。
多年来,我主持完成了樟子松常年造林、云杉育苗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,创造了石质山区造林绿化新模式,让造林成活率提高了60%。在第三乡林场担任技术副场长期间,我尝试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式,第三乡林场连续多年在生产联查中位居6个林场第一名。如今,我成为林场的第12任党委书记,绿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任党委班子手中,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,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做绿色发展的开路先锋,守住、守好这片林子,让它绿得更有质量,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。
当年造林时,是按照每亩300多棵的高密度栽植落叶松,现在我们通过抚育间伐,要不断地去掉次树,选留好树,每亩只保留十几棵树,然后再利用树下空间栽上新树。用这样的办法,我们实现了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。
吃祖宗饭,断子孙路不是能耐,能够还祖宗账,留子孙粮才是本事。近年来,林场大幅压缩了木材采伐限额,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,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降到了50%以下。我们还把最擅长的育苗技术变成了产业,建成了8万亩的绿化苗木基地。目前,通过发展绿化苗木、森林旅游等实现的收入,已经超过总收入的一半。
目前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,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。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,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!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对塞罕坝建设者给予了高度评价,这让三代塞罕坝人备受感动,无比自豪。生态文明建设在总书记心中分量有多重,塞罕坝人肩上的担子就有多重。
中国梦,需要更多的中国绿,我们将牢记重托,不负使命,把塞罕坝精神发扬光大,在绿色发展的新征途上,当好先锋树,再创新辉煌!。
本文关键词:NG体育,南宫体育,南宫官方网站
本文来源:NG体育-www.jiadee.com